首 页 关于强发 产品中心 资料下载 售后服务 在线留言 资讯中心 联系我们
 
行业资讯 发货通知 客户见证 常见问题 资料下载
您的位置:首页>>锟斤拷业锟斤拷讯
七万枚银元
作者:  发表日期:2017/3/31  浏览次数:5678

七万枚银元

陶金兰对当年的事情记忆犹新。

公司网址:www.xaygdz.cn/  www.xafqtc.com

公司电话:029-82599287     18710999916

公司QQ: 616662399  138518218

公司地址西安市胡家庙十字华东万城21626

 

八十年代挖出的银元

当年就是在这里挖出了银元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本报记者 尚继宁 辛元熙

    一枚小小的老银元,承载着太多往事。三十年前,贵德姑娘陶金兰一铁锨挖出七万枚银元交给国家,曾轰动一时。今天,《青海视野》拨开历史的迷雾,带您走近这一事件。

    三十年前挖出

    白花花的银元

    1

    1982年6月16日,对于贵德的淘金兰来说,是个非比寻常的日子。

    下午四点半,天气闷热,陶金兰和堂哥陶恩铭站在县园艺场自己承包的一段自来水管道前,挥汗如雨。她们承包的这段管道是生产队里最难“啃”的骨头,水管的一段被埋在楼梯下面,不仅要挖开,还要打洞穿过这段楼梯,难度大,费时费力,村民们都因为它的位置刁钻而不愿意承包,陶金兰咬咬牙自告奋勇地接过这块烫手山芋。按照生产队的要求,她们要挖一条八十公分宽,深一米五的巷道。两三个小时过去了,她们的工作进展缓慢。夕阳西下,堂哥坐在挖出的土堆上面劝妹妹回家,陶金兰说趁着太阳下山前的凉爽想再干一会儿。她挖到一米五处,开始横向打洞,铁锨挖下去时,听见一声刺耳的脆响,陶金兰吓了一跳,她知道碰到硬东西了,再挖时,破碎的瓦罐连同一片白花花的东西一块塌下来,淹没了陶金兰的双腿,“哥,哥,快来呀!”陶恩铭迅速放下自己手中的活,跑到妹妹身边,看到一大堆白花花的东西淹没了妹妹的双腿,他也惊呆了,兄妹相视许久,他们从来没见过这白花花的东西,不知为何物。

    陶金兰突然想起,1982年的春天,18岁的她刚刚参加了民兵。宣誓仪式上,武装部部长在仪式中再三强调,“有什么事一定要向上级部门汇报”。陶金兰把想法告诉了堂哥。

    “我也不知道这是啥,但肯定有用,没用的东西不会埋。”陶恩铭赞成妹妹的想法,他守在这里,妹妹到县武装部汇报。

    2

    银元装满两拖拉机

    陶金兰一路小跑,到达县武装部时已大汗淋漓。武装部长问明情况后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汇报,刘剑书记接见了她,直到那时,她才知道那白花花的东西是银元。随后,陶氏兄妹和四名民警一起用铁锨挖,没有电灯,他们就用手电照明,没有装卸机,他们用肩膀扛,用双臂拉。一直干到晨光熹微,才装完几十个麻袋,整整两拖拉机,累得兄妹俩半天直不起腰。尽管很累,但陶金兰的思路异常清晰,她提议,把挖出的土再筛一遍,以免遗漏,结果,1800枚白花花的银元再次脱颖而出。后经相关部门认定,陶金兰兄妹献给国家的银元银锞折合人民币36万九千多元,其中银元67981枚,银锞1568个。这个事件轰动了整个县城。

    陶金兰兄妹献宝有功,1982年6月被贵德县委、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,被县人民武装部荣记三等功一次,同年九月,被树立为青海省军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标兵,记一等功一次,1983年,被评为全国“三八”红旗手。1987年在北京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大会,荣获“三总部”特发的荣誉证书,记一等功一次,并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当时,全国32家媒体杂志先后刊登了她的先进事迹。

    1982年7月2日,我省媒体在显著位置刊登了“贵德县表彰陶金兰陶恩铭”的图片新闻,那次会上,授予兄妹俩每人锦旗一面、自行车一辆、缝纫机一台,现金五百元,记三等功一次。

    陶金兰并没有在此事上停留,她感恩社会,在老干部局工作期间,无偿照顾孤寡老人危忠义达9年,还资助了一名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的学生。

    3

    二十壮小伙当“保镖”

    今年46岁的何建义谈到当时的“陶金兰献宝事件”仍“印象深刻”。他回忆说,那天是个好日子,阳光普照,微风徐徐。围观的人站满了整个院子,后面来的村民就站在墙头上,足足几百人。二十几个壮小伙,前呼后拥地帮忙抬麻袋、护送。当时装了满满两拖拉机。那次围观是空前的。但是,那时的围观人群是很有素质的,他们都只是站在那里看着,仅仅只是好奇,仅仅只是新鲜。“当时到底有多少人,真后悔没数数。”何建义开玩笑地说。

    围观的人们,始终都是带着微笑的,他们好奇,但不凶恶。这和围观打架、吵架不一样。围观的心情也不一样。

    “站在土坡上看的时候,我觉得很有意思。”我们采访何建义时,周围路过的人也驻足倾听,七嘴八舌地议论着,让人觉得旁观也很幸福。

    4

    谁埋下了这些银元?

    我们在陶金兰的陪同下,参观了当年的园艺场,院落很大,依稀可见当年的断壁残垣,那些沧桑的老果树像一位老人安祥地矗立在夕阳下。年长一些的老人告诉我们,这里曾是“贵德王”马元海的官邸。据《贵德文史资料》记载,马元海是清末民初西宁镇总兵、甘边宁海镇守使、首任国民党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麒的外甥,国民党青海省主席马步芳的表兄。民国六年(公元1917年),同仁、贵德发生“宗社党”人吕光“复清灭民”事件,次年马麒令马朝选率宁海军步前营驻防贵德,遂又派马元海为帮办。马元海到贵德后,广交汉、回族中的上层人士和藏族千百户,结识常去牧区的商人,与有些人结拜金兰之交,到青海正式建省时,马元海对青南牧区各种情况(政治、经济、千百户及各族群众,以至道路、关隘、山口等)了如指掌,他本人此时已精通藏语,熟悉“藏情”。同时,他在贵德地方上也扶持了一批势力,开始插手并操纵地方政权。他利用各种手段,盘剥群众、霸占土地房屋,聚敛财产。这时的马元海已名副其实地成了贵德的“坐地王”,其势力延伸到贵德西南部的各牧区。一位长期从事县志研究的老人透漏,当年马元海一天的财政收入就是八十块大洋。

    我们沿着园艺场的小路前行,刚好撞见骑自行车的刘志英,今年63岁的他就住在附近,1982年曾担任生产队四队的队长,在满眼秋色的院子里,老人给我们讲述了“陶金兰献宝事件”之后的一件趣事:马元海官邸收归国有之后,成了一所中学的校园,突然有一天,一名老乡找上门来,说要承包学校后面的果园,结果不到一年,果园的院子被承包人挖得满目疮痍,沟壑纵横,原来他是来寻宝的,结果没挖到一枚银元,失望而去。

    5

    收藏家眼中的

    银元种类

    在西宁跑长途的出租车司机小杨师傅听说我们要采访陶金兰,热心地把从父辈传给他的收藏知识介绍给我们,“民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,政局错综复杂,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也因此名目繁多。我家里以前收藏的那些钱币,看数量挺多,其实也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。那年挖出的银元有7个币种,最便宜的银元是一块五,最贵的三块钱,图案有袁大头的,有孙中山的,还有其他图案的……”小杨介绍说,民国时期的市场上,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。“有外国的银元、清朝的元宝,还有各路军阀自制的钱币等等。”这一切都是已故的父亲告诉他的,他父亲生前是个收藏家。

    6

    西宁也曾挖出大量银元

    八九十年代,西宁也曾挖出大量银元。据《西宁城中文史资料》记载:……适逢改革开放,香房(坊)巷于1997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兴建。在拆旧作业时挖出了埋藏地下的数百枚银元。过往行人哄抢起来,一时三刻便你多我少地抢了个罄尽。过后有人议论:一说是石县长石殿峰埋下的遗财;一说是马保长家的藏银,众说不一。

    据已经不惑之年的陈女士回忆,1992年她在一多高中上学,途经互助巷,在互助巷附近的一个工地现场,挖掘机在挖地基的过程中挖出一个坛子,随着坛子的破碎大量银元散落在阳光下,有人喊了一声,那是银元啊。随后,整个工地都沸腾了起来,大人小孩都来“抢宝”。据其他目击者称,人最多的时候,有上百人围在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拼命挖宝。

   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描述那天的情形时说,“挖宝”的场面十分壮观。人们都拿着锄头、铁锨等工具埋头挖掘,没来得及拿工具的索性用手刨土,他们个个瞪大眼睛,神情紧张,惟恐刚挖出银元便被别人抢走了。

    “先是在被发现处挖,后来整个工地都被挖了一遍。”市民称,整个互助巷的地基被人们挖出了数十条“壕沟”。

    有关银元的故事民间流传很多,银元在中国的流通反映了我国近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外交、金融的历史,一种银元的产生往往伴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。事实上,中国银元的诞生,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,从清光绪十五年首铸银元到1948年纸币取代银元前,一百多年来银元一直占据着中国流通货币的主导地位。历史和时间,就像是一块细密的滤布,经过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,人性的善恶在历史的大背景下,越发显得清晰。

 
地址(ADD):西安市浐霸新区浐河西路浐河别墅9幢  邮编:710054
电话(TEL):029-82599287
传真(MAX):029-82539328
手机(MBO):13892823968 李经理
邮箱(Email):88sunshine88@163.com
陕ICP备15002258号

 

西安强发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/ 版权所有